红瓜子传媒首页>相关资讯>行业资讯>稻盛和夫:高收益就像是企业经营者的勋章

稻盛和夫:高收益就像是企业经营者的勋章

浏览次数:543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8-09-07 08:55:23
分享到:

如果我们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与员工的技术才能,辛辛苦苦地制造产品,最终却只能获取相当于银行利率程度的利润率,那这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。

——稻盛和夫


 

不应该根据行业来判断企业利润率的高低


在新闻和书籍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“这家企业拥有高收益”的说法。但是迄今为止,企业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利润率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触及。对于企业而言,利润率当然是越高越好,然而高收益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利润率,却从来没有过明确的答案

 

并且就如有的行业整体利润率都比较高,而有的行业的利润率普遍偏低一样,依据业种的不同,利润率也会存在着差异。比如,虽然游戏软件企业一般都被认为拥有高收益。


对于这些企业来说,当游戏软件在市场上热销时,利润率自然居高不下,但是如果推出的游戏软件受到市场冷遇,利润率又会一落千丈。因此,游戏软件企业的利润率是否丰厚也就难以一概而论。


这也就是说,不应该根据行业来判断企业利润率的高低。

 

2

最低也要做10%的利润


京瓷创业第一年时,相对于销售额,税前利润率约为10%。当时,日本大型制造厂商的利润率大约为几百分点。考虑到在剧烈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,企业比较难以实现稳定的经营,我开始思索:制造业的利润率应该维持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上才算比较合适

 

为此,我首先着眼的是银行的利率。我那时和一家银行的分行行长关系不错,我和他之间曾经有过一段对话。

 

我向那位分行行长探询道:“开银行可真是一件好买卖,看上去似乎轻轻松松就可以赚大钱似的。”

 

这要是一般人,大概会回答“没这回事儿”之类的,不过那位分行行长倒是个爽快人,他直接回道:“说得没错,原来稻盛先生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
 

“我确实是这么觉得的。”

 

“嗯,要不是因为存在着政府许可的问题,我都想出来自己干。”

 

那个时候的日本银行,简直就是用渔鹰捕鱼,把钱用绳绑着,丢出去四处巡游,每年把绳子收回来—次,超过5%利息也就跟着回来了。

 

银行什么都不用做,借出去的钱自己就会二十四小时不间歇地为银行赚取利息。而反观制造业,却必须对人员、原料、资金进行彻底动员,从早到晚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,才能够获取利润。

 

当然,银行也并非就万事大吉。如果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,银行将因此蒙受损失,所以银行必须慎重地对借贷方进行审核。对于银行而言,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,但是相比而言,制造业拼尽全力却只能获取低于银行利率的利润率,单就这一点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。

 

对此我逐渐意识到,“如果我们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与员工的技术才能,辛辛苦苦地制造产品,最终却只能获取相当于银行利率程度的利润率,那这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。我们至少应该实现高于银行利率一倍的利润率,也就是说创造10%以上的价值。

 


 

高收益是企业经营者的勋章


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,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。自由经济也就意味着众多创业者之间的严酷竞争,只要不属于垄断行业,企业就无法做到随意提价。

 

因此,在以市场价格销售同样商品时,要想实现高收益,唯有进行彻底的成本控制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就必须以高利润率为目标,不遗余力地为此奋斗。


这看起来或许有些过于简单,但我还是认为,“要想经营一项事业如果无法实现最低10%的税前利润率,那就等予还还没有进入经营的大门而所谓的高收益,最少也是指15%~20%的利润率”,这就是我对高收益所定的标准,并以这个标准来督促大家实现企业的高收益经营。

 

但是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该如何呢?以零售业为例,从进货开始到出售为止,商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就转化为商家的利润。例如,像家电制品这样的面对一般消费者的商品,由于为了促销,需要进行广告宣传,还必须保持库存,因此我认为最少必须实现30%左右的利润率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能够把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20%以下,就自然会产生10%以上的利润率。

 

像这样,不管是任何业种、任何具体情况,只要在运营上下足工夫,全力以赴,就完全有可能将利润率提升到以上企业通过开拓进取而获得的利润,是所有辛勤参与的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,因此即便利润率超过了20%也绝非不当所得。

 

在现实中,不管是在欧美的优秀企业,还是在京科技止业当中,实现了这种利润率的企业不在少数。在而;兄争的环境当中,高收益就像是企业经营者的勋章,而不应当成为指责的话柄。


来源:简略阿米巴研究所

— END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