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瓜子传媒首页>相关资讯>最新动态>比选择更重要的,是原则

比选择更重要的,是原则

浏览次数:149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9-09-15 15:22:46
分享到:

红瓜子 -专注短视频的制作 推广和培训12年

来源 | 人民论坛网(rmltwz)

今天,是哲思陪伴你的第433

接受,没有哪一代人不焦虑



不确定性的增加,是我们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 
十年前,有人选择去阿里巴巴工作,有人选择去亚马逊中国工作;有人选择买房,有人没有选择买房。


十年后,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路发展,亚马逊却在前不久宣布退出中国。而当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房的人和买房的人,在经济上和心理安全感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 
每个人都已经意识到,我们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,现在已经没有一条保证能赢的路,也绝对没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,每一次选择都有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。
 
所以我们变得焦虑。

实际上,焦虑问题,每个时代都存在。我并不觉得今天的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更焦虑。

 

我们的父辈那一代,知青插队落户以后,他们该选择什么样的路?辞去公职还是下海经商?国企可以分房,工作比较轻松,下海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却是巨大的。在这些选择面前,他们也同样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

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问题,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,而每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每个人的生活。

 

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纠结的。只是在今天这个时代,焦虑的问题被凸显出来。

 

对于我们而言,应该怎么面对焦虑?

 

 

每一个选择,都是答案


人们越来越多的面临各种选择,每一天,我们都面临无穷无尽的选择,拷问着我们是谁、我们要什么。

 

在长期的纠结与复盘中,有一个逃离“患得患失”焦虑状态的出路:先有原则,才有选择;选择错了,修正原则。

 

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,到处都是“正确答案”。

 

选择A,还是选择B,都是“正确答案”,只是意味着取舍,意味着冒险。没有最正确的选择,都是要通过更多的努力让选择更正确。学会选择本身,比单次选对远远重要。


管理专家德鲁克认为:


我们的人生,很少会面对那种独特的一次性的决定。

 

而任何一个好的决策,都需要间接成本:论证和讨论,反思和凝练,消耗精力以确保最优的执行。

 

所以,考虑到间接成本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适用于大部分决策的通用模式或原则


 

建立自己的原则,先有原则,才有选择


  • 如果你的“人生原则”是让你“挑战自我”,你就去不断挑战自我。


  • 如果你的“人生原则”是“厚积薄发”,你就去不断沉淀积累。

 

每一条人生原则,定义着你是谁、你要什么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一旦找到自己、认识世界、确立原则,当下的选择、未来的选择才会变得容易。

 

做人原则:


越是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人,越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,人品到底有多重要。


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贫贱不能移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。


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圣贤之道,都是教育我们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。


你的原则和底线,就是你人品的底色,是你人格的分量。人品不正的人,再成功优秀都只是暂时的。


因为有一句天道叫做:德不配位,必有余殃。厚德,方能载物。

做事原则:


1、抬头看世界,看新知


看见”,是学习的第一步。


  • 从跟进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,到引入股权激励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;


  • 从沃尔玛肯德基式的标准化管理,到宝洁耐克那制作精良、动人心魄的品牌营销;


  • 从Twitter、OICQ、YouTube、Yahoo、Google、eBay、Amazon而演变出的微博、QQ、优酷土豆、搜狐、百度、淘宝、当当,到崇拜乔布斯的雷布斯……


我们一直在学习,从宏观政策到商业模式,从资本运作到技术应用,直到今时今日,站在世界创新阵地的前沿。


那么,对于个体而言,我们要做的,是抬头看世界、看新知。

  

2、有学习的意愿


学习的意愿,无论40岁还是25岁,是个人选择。


保持学习意愿所激发的热情、好奇、乐趣,可以超越年龄挑战。


3、建立应对新的复杂性的能力


在成长路上,在被颠覆前,我们能够积累的,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具体知识,还包括通识。


所谓通识,就是面对复杂性的能力。


如今,科学技术被广泛使用。我们要善于找到应对技术世界的方法。


在日常中,不是机械地做事,而是试图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,回顾得失成败的原由,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律


4、定义问题,提升认知


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我们都会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,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,在做好充分考量之后再做选择。


任何事情,想清楚很重要。


越不熟悉的团队、越早期的项目、越陌生的任务,多想想、多问问,一般没错。一旦克服了磨合期,效率就会成倍提高。


5、多听意见,再做选择


无论是生活或者工作,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跟成功人士靠近,跟周围的榜样靠近,听听这些人的看法和意见。


你需要的是信息,最后的选择权在你手里。


很多人人生做过的每一个决策当中,凡是问的都比不问的强。


6、扬长避短,做最擅长之事


世界管理专家德鲁克最引人瞩目的观点之一就是:


我们做绝大部分事情时,都不能完全胜任。


解决问题的关键,不是让我们想办法把自己不胜任的事情做好,而是要想清楚我可以把什么事情做得最好。


也就是说,你必须最先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,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力,你是否会在某方面游刃有余。更重要的是,你是否已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。


每一次艰难选择,都是测试自己原则的机会
 
大部分情况下,原则与原则之间,是并行不悖的。只有必须取舍时,我们的原则才真正受到考验。
 
对你而言,到底什么优先级更高,到底什么更加难以妥协?
 
面对别人不同的意见,是“坚持自我”让你坦然,还是“从善如流”让你安心?
 
这些艰难的选择,是一个个挑战,更是一个个机会。它迫使你拷问自己的内心,在纠结反复的过程中,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。
 
歌德说:“所有的智慧早已被人想过。我们必须做的,只是尝试再想一遍。”
 
你是唯一的,你是动态的,你是复杂的。我们只能一点点找到自己的原则,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答案。
 
知乎上有个问题: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个普通人?

高赞回答是:当我意识到,我只是个普通人的时候。

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要更努力,去选择、去反馈、去精进。

达利欧在《原则》中写道:

“没有什么比‘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’并且‘如何应对它’更重要的事。
转载仅供分享,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!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